创作就是一次一次超越
38年的写作生涯,让写作成为融入李佩甫“血液的东西”,成为他的一种生存状态。就在这样的日子里,李佩甫一直寻求着突破。“走出原有的创作模式很艰难、很吃力。但创作永远是重新开始,我喜欢这样的状态。”李佩甫说。
以乡土小说著称的李佩甫每年都会去豫中平原的几个县市深入生活,不一定是在寻找素材,而是补充那种对生活的鲜活的感觉,由此诞生了《等等灵魂》、《城市白皮书》等极具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。李佩甫说,这是努力在突破创作中的“短板”,是在一次一次超越,尤其是对自己的超越。写得久了,创作时一不小心就会滑进旧有的、习惯了的表达方式;而回避这些,并寻找新的表达方式又非常困难,这是中国作家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。
时代的变迁也让李佩甫不断对自己进行着灵魂的追问。他说,现在的乡土已经不是原来意义的乡土了,许多人已经找不到“故乡”了。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但我们思考的还远远不够。文学其实应该走在时代的前面,但是在这个阶段,我们的文学落后于时代。
如今的李佩甫,更愿意把创作当成清洗心灵、自育育人的事情。用他自己的话说,“就像泡豆芽一样,每天都把生活素材浸泡在自己的脑海中,等到这些‘豆芽’膨胀了,就该写了。至于想抵达的文学高度,一直在努力着,但还没有达到我所期望的那个高度。”
■链接 获过茅奖的河南老乡还有谁?
茅盾文学奖是我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之一,1982年进行首届评选,迄今为止已举办了9届。除了李佩甫,还有姚雪垠(《李自成》)、魏巍(《东方》)、李凖(《黄河东流去》)、柳建伟(《英雄时代》)、宗璞(《东藏记》)、周大新(《湖光山色》)、刘震云(《一句顶一万句》)等河南老乡获过茅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