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州全媒体记者 石大东 董黎 张乔普 邢进 殷海涛 卢静 陈曦 文 马健 图
不是亲孙子和亲孙女,但他们如春鸟一样,衔虫育雏,幼人之幼,勤苦抚养了这些孩子们,整整17年。
不是一个或者两个,但都是七八岁甚至更小的年纪,那时都孤苦无依,嗷嗷待哺,他们收养了这些孩子,一下子6个。
不是企业家或是“多金”者,但他们养孤、捐贫、帮困、助病……慈善之举,成了惯性,根本停不下来,一二十年来,常常一掷千金。
不是无名小辈或有沽名之图,他们本已是国家一级、二级演员,豫剧表演艺术家,但退休后的他主动到茶楼“卖艺”、带病去外地商演,拿“老命”唱了近十年。
…… ……
他,和老伴,用17年含辛茹苦“幼人之幼”的良善之心,养大了那些失怙失恃的幼儿,更养大了“爱”:长大了的他们,以“长大”的爱心和能力,报答着社会,帮助了他人。
他叫王宽,他和他的老伴王淑荣,还有这些他们用17年心血养大了的孤儿们,组成了爱心家庭“王宽家”,他们本身就是一个令人感泣的大爱故事,他们还在继续传播让人钦敬的爱心能量。
这是一种爱的无间接力、无限扩大,在郑州,这种爱叫“王宽家”。
在郑州,王宽和老伴王淑荣,以及他们养育的孙子孙女组成的“王宽家”,可谓名家,不仅因为王宽和王淑荣分别是国家一级、二级演员,是当年郑州豫剧团的业务团长和“名角”,更多的是因为,郑州人口耳传颂着,两位“王老师儿”可不容易,养育了7个孙子、孙女,17年来“豁出命”地带大了“娃儿们”,把他们养成了人、育成了材,人品才艺俱佳,吹拉弹唱都行。现在,上大学的上大学、工作的工作,好哩很。
郑州报业集团的记者和“王宽家”是老朋友,2001年,当时的《郑州晚报》在媒体中第一个报道了王宽老师和孩子们的事儿,从此结缘,17年来一直关注着“王宽家”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