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首诗吸引云南女孩千里相会
当年,旬邑县广播站举办一个征文活动,连忠照写了一篇散文投去。没想到几天后,就在广播里播出了。当时全家人站在台阶上,听着屋檐下的广播高兴得合不拢嘴。就在这个时候,姐姐得知《鸭绿江》杂志办了一个文学函授中心,就给连忠照报了名。
在函授老师的指导下,连忠照的第一首诗《残者自白》在《文学之友》上发表了。稿子发表后,收到很多信件,其中就有连忠照现在的妻子刘向月。
刘向月是云南人,出生八个月后就患了小儿麻痹症。相同的境遇和爱好,让他俩渐渐接近,从此开启了长达一年的诗书往来。
刘向月说,当时因为家里重男轻女思想严重,加之自己残疾,父亲经常打骂自己,内心感到无助。只有和连忠照的书信,能够让自己感到一丝温暖。
“那时的自己年轻单纯,相信琼瑶小说里那样浪漫的爱情。1990年夏,不顾亲友的劝阻,只身一人从云南来到陕西。”刘向月说。
在那个乡村人还不知道爱情为何物的年代,“云南女孩千里来相会”的事情成为县城一段佳话。旬邑县文化馆也为他们编印了一本两人的诗歌合集《伤残人之歌》。当时,陕西电视台还为他们的爱情故事拍了一部专题片《我的大海在北方》。
生活艰辛摆小摊开书店卖冷饮
结婚后,连忠照和刘向月才发现,生活不是浪漫的诗歌,结了婚,就要养家糊口。考虑到现实情况,当地政府给刘向月安排了一个临时工作,每个月有50元的工资。
随后,大女儿出生,夫妻俩却连给孩子买奶粉都惆怅。经常买一袋盐、一袋洗衣粉,都要去好几个商店对比掂量几次。
为了改变现状,夫妻俩做过云南的一些小吃,拿到集市上去卖,效果不理想。想到自己的文学兴趣,夫妻俩在街上摆了一个小书摊,没想到生意挺好,一天赚了五元钱,便想开一个书店。
经过县领导帮助,夫妻二人在市场大门租起一个12平方米左右的店,起名“三味书屋”,同时还附带一些烟酒副食。
“刚开始,副食店都是把东西放在这里,等把东西卖完,才结账,书店也主要是租书,看一本书一天5毛钱,由于效益实在不理想,除去房租水电费,所剩无几,书店在1998年左右就关闭了。”刘向月说,为了改变困境,大女儿上了幼儿园之后,自己还去职教中心学习服装剪裁和制作,熟练之后,就在店里开始服装加工。
在此期间,妻子在店里照管生意,连忠照则在人流最多的大街卖冷饮,后来又开话吧。尽管很辛苦,但是生活毕竟慢慢好起来。
然而,生活就是这样,很多事情并不能按照自己预想的那样走下去。没多久,市场拆迁了,夫妻二人完全失去了生活来源。为了生活,妻子带着小女儿去了外地打工,连忠照则和上高中的大女儿留在家里。
尝尽了酸甜苦辣的连忠照开始构思自己的长篇小说——《轮椅上的梦》。希望通过自己笔,写出残疾人的生活和梦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