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说,按照相关要求,各施工工地一般都会在基坑周围一米处以及护坡浇上混凝土,如果遇到长期下雨,就要求施工单位停工,进行基坑加固,以防发生安全事故。

  郭昊还表示,另一个影响施工的因素是,由于中州大道下穿隧道采用土压平衡式矩形顶管法进行施工,难度较大。

  “我们也仅有一台矩形顶管机,无法在两个隧道工程同时开工,所以比其他两个隧道工程通车要晚。”他说,目前工程完工量已超四成,其中大顶管推进约190米,还有约20米可以贯通,小顶管推进了近90米,预计2015年7月底可以全线竣工通车。

  【亮点】施工工艺创三项国内之“最”

  据介绍,郑州下穿中州大道隧道项目不仅在施工过程中克服多重困难,而且还创造三个国内之“最”。

  作为全国单次顶进距离“最长”的沈庄北路—商鼎路下穿隧道工程,则运用的矩形盾构施工工艺。

  “这在沿海发达地区的市政工程建设中被较多采用。工程中使用的大矩形盾构机是目前国内最大断面尺寸的盾构设备,本工程的实施也将突破顶进距离国内最长纪录。”郭昊告诉记者。

  另据了解,红专路下穿隧道工程还首次将国内矩形断面“最大”顶管应用于城市机动车道隧道施工。

  由于下穿隧道距离中州大道路面埋深只有3米左右,该工程在下穿工程中属于埋深较浅的,如果在挖掘过程中出现偏差,容易造成中州大道路面沉降。

  “红专路下穿隧道作为目前世界最大矩形断面的顶管隧道工程,首次将顶管技术应用于城市机动车道隧道施工,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。”中国中铁隧道集团项目施工负责人介绍,采用矩形盾构施工,不仅对地上道路的正常通行、周边环境影响比较小,而且施工的安全性、施工效率也比较高。此外与圆形盾构相比,采用矩形盾构施工,还可使隧道的空间利用率提高近20%,并且隧道埋深浅、坡度小,更有利于通行。

  为了避免纬四路下穿隧道工程对中州大道路面行车的影响,工程采用了国内矩形顶管穿越距离“最长”的施工工艺,不用开挖路面。

  据悉,纬四路下穿隧道机动车道使用的是开挖断面为10.12米×7.27米的矩形顶管机施工,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矩形顶管隧道。

  郭昊介绍:“隧道上层距离中州大道路面3米到4.2米,也是目前国内最小覆土厚度的矩形顶管隧道,两个车道之间最短净距离仅为1米,更是目前国内最短的距离。”

  他还表示,在下穿隧道的每个入口处都设置了许多横截沟,雨水落到地面后,会被这些横截沟引导至隧道内部的工作井。工作井内有数个水泵,不断将雨水抽离隧道,从而保证雨季隧道安全。每条隧道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,按地震烈度7度设防。

  此外,纬四路下穿隧道还设有两个调头通道。

  “紧急掉头通道平时以卷闸门格挡并不开放,如果发生车祸或其他紧急情况才可使用。”李晓春认为这样的设计更安全、更加人性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