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资是劳动力价值在市场上的体现,由市场说了算。市场上需要的人才结构发生了变化,大学生的劳动力价值才能水涨船高。此外,农民工也不能老是低收入者的代名词
陕西农民韩培印为了供儿子上大学,卖掉了家里值钱的东西,到西安当了农民工。儿子毕业后,他却吃惊地发现,身为大学毕业生的儿子每月工资甚至还比不上自己。
这事儿一经报道,顿时引发了“大学生收入不如农民工”的热议,不少人质疑:读书还有用吗?
先别急着贴“脑体倒挂”的标签。仔细看,这个结论是有问题的。跳出这个具体的案例,从总体上看,大学生挣的还是比农民工多;从薪酬成长空间看,农民工一般也赶不上大学生。
但是,大学生不如农民工的说法,也不是没有根据。如果从起薪上说,大部分大学生并不高。很多人——比如那位大学生儿子,起薪赶不上农民工,这也是事实。
这应该怎么看呢?
先来看看这薪水高低是谁定的。工资是劳动力价值在市场上的体现。说白了,市场说了算。在就业市场上,给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提供的岗位相对有限,而每年毕业的学生数量却很庞大。供大于求,要不上价是正常的;而农民工,特别是干重活的、掌握了熟练技术的,在局部地区用工缺口还挺大。供不应求,那就值钱。不要说起薪,甚至在就业难易程度上,很多大学生也比熟练农民工难。这恐怕短期还无法改变。
再看远一步,这与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有关。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中,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还比较大,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还任重道远。只有当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不断提高,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角色得以改变,市场上需要的人才结构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,以白领岗位为诉求的大学生的劳动力价值才能水涨船高。
换个角度看,农民工的收入真高了吗?不然。我们往往有个刻板印象,农民工就得跟低收入者画等号。这跟过去农民工长期从事可替代性强的简单劳动,导致劳动价值不高有关;也跟近乎无限的供给能力有关。农民工收入水平上不去,副作用已经嫌多:拉动内需困难,影响可持续发展。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“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”,农民工当然也在其列。
无论农民工,还是大学生,还都有一个持续提高自身价值的问题。眼高手低、只能创造一个钱的价值,想要俩钱的工钱,怎么可能实现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