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记者 徐建勋 李林
“给我一个支点,我能撬动地球!”二千一百九十年前古希腊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话语依然响亮。
鸟瞰辽阔而悠久的河南,一处忙碌且充满活力的地方正熠熠生辉。她的名字叫:“郑东新区”,是撬动承载一亿人梦想的河南快速进入新型城镇化的关键“支点”。
历史的进步,永远都取决于重大创举。
让时光倒流,还原十余年前的河南。那时还没有“郑东新区”这个地理名词。当时的河南农民占七成,城市化率仅有24.42%,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;而1998年国务院批复的郑州市总体规划提出,郑州要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,市区人口发展长远目标为500万至600万。
在瓶颈的端口,激烈而深刻的思考“诞出”河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创举——
2000年6月28日,时任河南省省长的李克强在郑州调研,要求一定要增强郑州中心城市功能,加快全省城市化进程,明确提出以郑州107国道以东的新东区为重点,高起点进行规划,使之形成亮点。郑东新区由此呼之欲出,开始担当起撬动河南跑步进入新型城镇化的重任。
高起点、大手笔,国际招标规划,严格施工建设,郑东新区“三年出形象、五年成规模、十年建新区”,一路奏响凯歌。
一张蓝图绘到底;一任接着一任干;一以贯之谋发展。到2014年底,郑东新区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00亿元,建成房屋面积4600万平方米,建成区面积105平方公里,入住人口105万,入驻企业3万余家,2014年全口径税收完成145亿元,实现了“产城融合、双轮驱动”的良性发展。
城市,如画。
在郑东新区,道路绿带、城市公园、丛林绿地交错成网,面积超过2200万平方米;龙湖、龙子湖、象湖、如意湖波光相映,形成超过1500万平方米的“蓝色之脉”。经过十余年的建设,郑东新区以700亿元的政府投资,撬动了2000多亿元的社会资本,建设了一个功能完善、配套齐全、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新城区。今年以来,以服务居民和企业为目的,根据社区和产业分布情况,规划建设了33个区级便民服务中心,投资逾40亿元,全力构建5至15分钟便民服务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