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香玉在朝鲜战场演出。 常香玉在朝鲜战场演出。
常香玉在朝鲜战场与志愿军女战士在一起。 常香玉在朝鲜战场与志愿军女战士在一起。

  本报记者 于为民 本报通讯员 石磊

 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,常香玉和她的香玉剧社捐献飞机的义举,让人们难以忘怀。《河南日报》1951年8月13日1版发表本报消息《香玉剧社将巡回义演捐献飞机一架在汴演出受到各界欢迎》:豫剧名演员常香玉所领导的香玉剧社,为响应抗美援朝总会的爱国号召,决定巡回义演并捐献“香玉剧社号”飞机一架。打算半年内完成,全社职工演员84人已于8日自陕到汴,9日即开始上演。拟连演半月到20天。然后转往郑州、新乡、许昌、洛阳、漯河、商丘等城市演出。中南文化大会开幕时,将赴武汉观摩义演。

  常香玉始终坚持深入生活,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,在为志愿军义演捐献“香玉剧社号”战斗机的过程中和以后的豫剧艺术事业中,始终得到习仲勋的关怀和支持,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豫剧艺术家的情谊,成为一段佳话。

  万里义演为志愿军捐献战斗机

  1923年9月15日,常香玉出生在河南省巩县南河渡镇董沟村一个贫农家庭,乳名张妙玲,幼年时常香玉跟着母亲魏彩荣靠要饭度日,父亲为了让常香玉不做童养媳,1932年把9岁的常香玉领上了学戏之路。1938年年底,华北沦陷,河南、山西大部分地区被日军占领,常香玉和父亲及全家逃往西安,一住就是18年,在这里形成了自己的常派艺术。1948年年底,常香玉和丈夫陈宪章在西安创办“西安私立豫剧补习学校”,培养豫剧人才,后改为“香玉剧社”。新中国成立后,“香玉剧社”有了发展前途,1950年春正式向西安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,落户西安开展营业演出。

  1950年8月,美帝国主义把扩张魔爪伸向朝鲜半岛,轰炸中朝边界鸭绿江畔,战火逼近国门。毛主席于1950年10月向全国人民发出“抗美援朝,保家卫国”的号召。常香玉和她的剧社决定每月捐献义演一天。1951年6月1日,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开展捐献飞机、大炮、坦克的号召,一场大规模的捐献活动由此展开。

  从广播里听到从朝鲜战场传来的消息,我军某高地遭受百余架敌机狂轰滥炸,全连战士壮烈牺牲。常香玉悲愤难眠,对丈夫陈宪章说:“咱俩是经历了旧社会的艺人,是新中国使我们挺直了腰杆。现在美国发动侵略战争,企图扼杀咱新中国,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打得很艰难,咱能不能为他们做点事?”陈宪章说:“美国就是凭着先进武器才这么猖狂的,咱就想办法为志愿军捐一架飞机吧!”一架喷气式飞机需要旧币15亿元(新币约15万元),作为“香玉剧社”的社长,当时常香玉手里并没有多少钱。按当时常香玉演出的标价,即使场场爆满,不吃不喝也需要唱上200多场。性格倔强的常香玉说:“我们进行义演,有人看戏这不就有钱了吗?咱们半年不行就一年,一年不行就两年,不信完不成。”

  常香玉向中共中央西北局写报告表达了自己捐献飞机的愿望。西安市委书记赵伯平、市长方仲如对常香玉的爱国热情给予热情鼓励与支持,西北局书记习仲勋充分肯定常香玉的爱国义举。在习仲勋的主持下,西北局组织由宣传部、文化部及西北文联等有关方面领导参加的座谈会,文联主席马健翎介绍了常香玉的情况。习仲勋总结说:常香玉是来自人民并深知人民之苦的。人民有恩于她,她用义演来给灾民募集衣食,是一种朴素的阶级感情,也是一种爱国行为。她在解放前同情人民的苦难遭遇,到解放后又热爱共产党、热爱新中国,这在逻辑上来讲更是必然的。因此,我们要重视她的爱国行为。她要用义演来捐献一架战斗机,我们要支持她。事情如果成功,这在西北、在全国可以说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。习仲勋又说:这件事情,我要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汇报,争取党中央领导人的支持。

  习仲勋1913年10月15日生于陕西富平县,1926年5月在县立诚中学高小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,1928年4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,参与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。1949年2月起任西北军区政委、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、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,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、代主席。

  会后,习仲勋委派西北局文化部的马运昌、毛云霄、荆桦三名干部协助剧社开展捐献演出工作。习仲勋对常香玉说:“就用向志愿军赠送战斗机的名义进行捐献演出吧!”西北局宣传部通知常香玉,要她把剧团整顿好,做好动员工作,准备募捐演出。剧社成立了以常香玉为首的捐献委员会,在全体演职员中开展“谁是祖国最可爱的人”的学习讨论,按照业务分为演员、场面、业务、学生四组,制定爱国公约。演员组公约的主要内容是“学习政治和文化;接受批评改正错误;遵守团体纪律;爱护身体,保护嗓子;排演戏认真,不出差错”。剧社还成立了爱国公约检查委员会,有四位演员旧社会染上不良嗜好,解放后虽经多次说服教育也还没有改掉,自爱国公约执行以后改正了缺点。思想改造和戏剧改革提高了大家的政治水平和艺术水平。

  陈宪章很快写出了义演的剧本,这就是后来唱响大江南北,拍成电影的《花木兰》。常香玉拿出多年的积蓄,卖掉香玉剧社唯一的一部卡车和自己的房子,作为捐献义演的基金,并宣布剧社演职员不拿一分钱报酬,义演收入全部用于为志愿军购买飞机。1951年8月7日,常香玉把三个不满10岁的孩子送到托儿所,踏上行程万里的义演募捐演出。离开西安时,习仲勋亲自到车站送行。

  常香玉之所以把义演的首站定在开封,是因为开封是豫剧的发祥地,她的名气家喻户晓,剧团一到这里就受到观众的追捧,不少农民背着粮食去看戏。从8月8日至8月31日,剧社在开封共演出23场18个剧目。在郑州演出25场,场场爆满。剧社一路南下,不停地赶场唱戏,夜里就住在剧场里,吃咸菜睡地铺。在武汉连演了10场,买不到票的观众就直接坐在剧场外面听;在广州,听说是为抗美援朝义演,出租方免掉了场租。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书记、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叶剑英观看了常香玉的演出,演出后亲笔题词“爱国艺人”。1952年2月,香玉剧社圆满完成捐献飞机义演,在半年时间里行程上万里,演出180多场,观众31.23万人,义演捐款达15.2亿元(旧币)。演出主要剧目16个,以《花木兰》演出场次最多,最受欢迎。常香玉用她独特的唱腔,把花木兰替父慷慨从军的故事演绎得热情奔放,动人心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