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儿园“兴趣班”
由于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公,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机会不均等,才会导致各种兴趣班的屡禁不止,如何均衡配置教育资源,才是消除此中乱象的关键所在。
今年7月,北京市教委发文叫停幼儿园兴趣特长班,禁止其变相“创收”。开学之际,京华时报记者随机走访、电话咨询20家不同性质的幼儿园,发现大多数照旧收钱、开班。家长怕孩子“输在起跑线上”;幼儿园称“设兴趣班应家长要求”;学前教育专家则认为,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应背负过多学习负担,让单纯的兴趣爱好掺杂功利色彩。
其实,这样的场景并非北京所独有,放眼各地,形形色色的“兴趣班”比比皆是,乃至于“给孩子报了什么班”,早已成为新学期伊始家长之间的互问语。
既然冠以“兴趣”之名,显然不是所有孩子都有这样的兴趣。但是,一门心思为孩子策划美好未来的家长们显然没有考虑到这些。“兴趣班”变成了“赶鸭子上架”,不仅过程毫无乐趣可言,结果也往往意味着碰壁和失败。怪家长太急功近利吗?家长们似乎也有自己的委屈——拥有一技之长就意味着将来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,谁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?怪幼儿园“趁火打劫”吗?幼儿园似乎也颇感无奈——在“全民艺考”的狂热氛围中,幼儿园如何能够独善其身?